视频加载中...
1月24日,在庆云县徐园子乡刘贵村,村民王洪涛和几位伙伴身着戏服,练习哈哈腔剧目,热闹的场景吸引了村民,小孩子纷纷模仿他们的姿势。“受疫情影响,剧团无法对外演出。”虽然有些遗憾,但是王洪涛依旧积极面对,他说:“一日不练三日空,趁着春节前的空闲时间,我们在村里的文化广场排练,也教教村里的孩子。”
今年54岁的王洪涛学唱哈哈腔已有40余年,是刘贵哈哈腔的第四代传人,亦是省级非遗刘贵哈哈腔代表性传承人。近日,他入选了第五批德州市乡村之星·乡村文化人才。
哈哈腔,是一种腔调高亢的地方剧种。表演风格朴实,叙述性和说唱性较强。刘贵哈哈腔,因主要传承于徐园子乡刘贵村而得名。刘贵哈哈腔的乐器以二胡、四胡和月琴为主,演唱时,先说词,后拉乐器,易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刘贵哈哈腔的喜剧风格十足,深得观众喜爱。
2014年,王洪涛出资购置设备行头,带领王立春、王洪青、王建霞、李焕莉等人,利用农闲及节假日免费为乡亲们演出。2019年,他组织成立了庆云县刘贵哈哈腔剧团,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剧团人员由一开始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20余人。
目前,刘贵哈哈腔剧团先后整理刘贵哈哈腔剧目20余部,创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剧目3部,参加送戏下乡、各种公益演出共200余场,开设免费培训班10期,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25次,为8000余人次学生演出。“哈哈腔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在我们的坚持下,能够影响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哈哈腔的队伍中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王洪涛说。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贺莹莹通讯员郭庆萍杨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