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琴 >怒江古钢琴供应(望远镜小伙的乔迁梦——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见闻)

怒江古钢琴供应(望远镜小伙的乔迁梦——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见闻)

望远镜小伙的乔迁梦——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见闻

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一期项目建设期间,福贡县普尼底安置点的员工都认识当地的一个网红小伙——开几兰,他是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村民,外号“望远镜”。

2018年初,听说自家山对面将要建高楼,几个月后全家就可以搬进高楼的新房里,开几兰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经常关注安置点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但由于工地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心切的开几兰想到了望远镜,便从网上花120元买了一副望远镜。望远镜到手后,开几兰每天都趴在自家的木楼上观察安置点的工程进展情况。从此,安置点就在开几兰的眼皮底下一天一长高。村民们见到开几兰,都忍不住拿他打趣:“嘿,‘望远镜’,对面房子建得怎么样了?”从开挖到地基,从第一层到最顶层,从拆除外立面到粉刷成黄色墙体,开几兰的望远镜见证了一栋栋安置房拔地而起。分房交钥匙后,新房里沙发、床、洗衣机等基本家具家电都已经统一配置好,拎包入住,告别大山,开几兰如愿以偿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这是云南建投集团在怒江州承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以来,云南建投先后承接了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兰坪县4个片区,共27个安置点项目的建设任务,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安置人口总数7.8万,占怒江全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量的将近80%。为全力推进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云南建投集团成立了怒江州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组织了30多家单位开展项目建设。

如今,所有安置点均实现全部交房入住,7.8万余怒江人民开启了新的幸福生活,从此告别了刀耕火种的日子。

望远镜小伙的乔迁梦——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见闻

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见闻

糟心的“桃花汛”并非走了“桃花运”

怒江汹涌咆哮,两岸高山巍峨。美丽公路南延线旁,一排排金灿灿的楼房格外耀眼,这些具有统一风格的标志性建筑,就是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怒江州被列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是云南省脱贫攻坚战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而易地扶贫搬迁是深度贫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最有效的途径。

回忆起项目建设中许多点点滴滴的往事,怒江州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夏友辉至今仍然记忆犹新:“2019年3月1日,是二期项目开工的第一天,项目打下了第一颗桩基,却在这一天准时赶上了怒江州每年的‘桃花汛’。”

怒江州一年有两个雨季,是全国少有的气候奇观。第一个雨季出现在每年春节结束至4月,由于此时正值春季,桃花盛开,当地称之为“桃花汛”,与云南各地此时常见的干旱气候格格不入,“桃花汛”降雨之大可与盛夏相媲美。从5月中下旬开始,怒江河谷的第二个雨季拉开帷幕,较大强度的降水持续至9月份。

“印象中3月份只有7天时间、4月份只有10天时间没下雨。众多的安置点,10个月的工期本就异常紧张,却在开工第一天就碰上这等‘好事’。彼时的云南各个工地正迎来春季施工的黄金期,而怒江‘桃花汛’连续两个月的降雨严重扰乱了项目建设计划,第一个雨季刚结束没多久,第二个雨季接踵而至,眼看着怒江在连绵不断的雨水中越涨越高,工期却一天天越逼越紧,真是跳进怒江的心都有了!”作为负责整个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总指挥长,当时的夏友辉心急如焚、如坐针毡。

望远镜小伙的乔迁梦——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见闻

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

材料进不去猪肉吃不上

更让人寝食难安的是,怒江州美丽公路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同期建设、同期施工,作为保障当地物资运输的唯一一条交通要道,这条路亦被称为怒江的生命运输线,也是泸水、福贡、贡山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两个雨季带来的频繁的强降雨,唯一的交通要道变得泥泞不堪,基本通行都难以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急需的材料、机械、设备想要通过这条路进入各个片区可谓难上加难。泸水距离福贡130公里、福贡距离贡山110公里,每一段车程原本只要2小时,而在当时的施工情况下,耗时均超10小时,碰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甚至一天一夜都到不了。堵在半路的车辆,想出出不来、想进进不去,路边的茶叶蛋坐地起价10元一个。暴雨过后,坑坑洼洼的道路旁常常堆满了被雨水刮下来的车牌。进出过福贡、贡山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和货车司机之间都流传着这样的话语:

“进去了就不想再出来,出来了就不想再进去!”

“运过一次材料就再也不想去了!”

“都什么年代了,车上还得备足了干粮。”

“每次在福贡和贡山两地之间往返一趟,项目部的越野车都要大修一次,每月的修理费达七八千。”福贡贡山指挥部幸福新区安置点地块负责人徐小洪说:“从泸水市到贡山县只有200多公里,但运往贡山安置点的大型机械设备,最长一次用了15天。除了材料、机械难进外,项目部食堂的猪肉也难以正常供应,特别是2019年3、4月份期间,猪肉每公斤涨到160元,不到50公斤的一只小猪高达5000元,还得到当地老百姓家提前交现金预定。”连续两个月没吃过猪肉的一对来自重庆的粉水工夫妻,只要见到徐小洪,总是气鼓鼓地对他说:“我们就只想吃顿猪肉,啥时候才能吃得上猪肉嘛?”恶劣的环境,让常年在外走南闯北的农民工都打起了退堂鼓,哪怕管理人员百般挽留,仍有扭头便走的。

望远镜小伙的乔迁梦——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安置点见闻

“马帮”小队

车搬不了马来帮马走不通人来挖

怒江州美丽公路南延线临时用电改迁工程,作为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配套工程,涉及11个搭火点,其中10个位于陡峭的山体上,钢筋、水泥、砂石料用车运到中途便无法上山。临电改迁可是整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基石,不能如期完成就严重影响后续安置点的建设任务,车到不了、人搬不动,这可愁坏了项目部的施工人员。

参建单位的直管部副经理张文宝不急不乱,对作业区域进行实地勘测,决定用马和骡子进行二次搬运,但是在途经的3个搭火点周围,由于树木茂密、灌木丛生,就算马匹也很难通行。张文宝针对3个搭火点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名管理人员带领10名工人挖路,镰刀、砍柴刀、锄头、小型手持电锯……大家手中只有这些最原始的工具。被灌木丛刺得满身是伤、被蚊虫咬出一个个大脓包、手上磨出水泡甚至道道血印,还要处处堤防落石伤人的危险,重重困难都阻挡不了大家前进的步伐。靠着大家的双手,终于从荆棘丛中突出重围,9天时间挖出了3条1公里多长的便道。紧接着,由18匹骡马、6名马夫组成的“马帮”小队兵分2路,顺利完成了山间物资运输任务。看着泥泞不堪的山路上布满了马蹄印,大家笑中带泪。

3天计划变7天计划

面对资源匮乏、运输不畅、工期紧张等困难,福贡县新增易地扶贫安置点江西片区项目经理李峰告诉记者:“来到这个项目,突然改变了多年的项目管理模式。过去的施工管理模式,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小到一个材料计划,过去叫提前‘3天计划’或‘5天计划’,这里就得是‘7天计划’或‘10天计划’。像土建周转材料在2019年6月到9月才使用,但是项目部在1月份就做了囤货准备。”施工组织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安置点11-17层的小高层为例,依照传统的房建施工组织模式,主体完成到第5、第6层才需要组织砌体二次结构。但是在这里,只要1层的模板一拆除,一旦具备了作业条件,就立马组织劳动人员进行砌体作业,为后续的工作面节省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小手拉大手造福子孙后代

为帮助易地搬迁居民更好适应新环境,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福贡贡山指挥部联合当地教育体育局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福贡一中、省定民族完小、公房完小、架科底完小等学校一到六年级的100余名小学生,实地观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情况,参观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舞蹈室、美术室、钢琴室等。工作人员在安置点沙盘前,向孩子们介绍安置点整体情况,以及搬迁后生活学习的变化等等,鼓励孩子们回去后向自己的长辈介绍他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想,通过学生动员父母,激发搬迁户搬新家挪穷窝的欲望。

全程参与了整个活动的项目管理人员马明祺说:“当孩子们站在沙盘前,看到自己未来的新家时,大山之外的世界显然吸引了他们的兴趣。孩子们眼睛里都在放光,这是努力想要走出大山的希望之光……”

在小区安置点中,一座木头搭建的小屋格外醒目。这个小屋被当地人称为“村史馆”,在怒江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所有安置点中,几乎都保留了这样一个“村史馆”。高楼,是怒江群众现在的新家;村史馆,则是怒江群众居住在深山里的老宅,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或许有一天,看到下一代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读书学习成长,思念老宅的长辈们会真正明白——这是告别贫困的见证!

云南网通讯员和丽英记者杨建华摄影报道

最新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