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徐家汇街道乐山六七村小区同时迎来5部电梯交付,开启试运行。
对家住乐山新村的居民来说,过去两年,家园内外喜事连连:率先完成片区治理,彻底告别昔日“违建积山、垃圾成山、矛盾如山”的社区环境;垃圾分类、加装电梯、小区停车等治理难点逐一击破,居民们对上海提出的“五个人人”有了最深切的感受。
位于徐汇区中心地带的徐家汇街道,是上海繁华商圈与居民区深度融合的代表。这里有璀璨的霓虹夜景,也有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提出两年来,徐家汇街道积极对标“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卓越徐汇”这一区域发展愿景,用做深做实社区治理,实现了商圈背后居民生活品质的华丽转变。
品质生活有温度
“现在整个小区的35个门洞,有30台电梯已经成功签约,其中14台竣工,还有16台正在施工。”说到小区的加梯进度,乐山六七村党总支书记唐佩凤难掩欣喜。在这位资深的居民区干部心中,多年未曾下楼的老人能得偿夙愿、看病需要人背的居民能安心出行,比什么都令她感到欣慰。
身处徐家汇商圈背街,乐山新村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棚户区改造的代表。然而,楼房建造了起来,居住空间却依旧拥挤。多达8个小区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平方米,使得进入21世纪后,乐山地区的居住难题、小区环境问题逐渐爆发,成了繁华商圈背后的“异次元”。
2018年,徐汇启动片区化治理,乐山新村成为首个试点——只要能啃下这根“硬骨头”,片区治理就有了最扎实的基础。
乐山八九村邻里汇
于是,徐家汇街道以“打破小区界限,合而治之”的一体化治理为牵引,在2020年基本完成了乐山新村的硬件更新,涉及街区环境、交通动线、小区综合治理等多方面。同步开放的乐山二三村邻里汇,则成为徐家汇街道的邻里汇旗舰项目。
硬环境全面焕新,随之而来的是对软环境的更高追求。如何让居民们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徐家汇街道和乐山片区的几个居民区党总支做了一番调研,加装电梯成为居民们呼声最高的需求。
让唐佩凤印象最深的是加梯工作推进时,居民们对居民区党总支从疑问到信任、对加梯从抵触到主动加入的转变。
“加梯,其实是架起一把通往群众心里的梯子。”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万小岚说,看到十几年未下楼的90岁老夫妻在加梯后首次“踏上地面”,看到居民在加梯成功后自发写给居委会和一楼邻居的感谢信,让基层干部们意识到民心工程最重要的突破口无他,就是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活在社区家园中的暖意和温情。
徐家汇街道虹二小区花园
最好资源给人民
同样身处徐家汇街道,王家堂居民区周边就是商业发达、烟火气富饶的南丹路、天钥桥路。然而,这个看起来生活应该异常便捷的居民区,实际上却有市中心社区最显著的治理挑战:外来租户多,1850户居民中占比接近1/3;老年居民多,占居民比重近4成,还有多名90岁以上长寿老人。
此前,居民们想要活动、锻炼,大多选择在小区周边“荡马路”,或是步行到徐家汇公园。虽然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但始终没有在家门口活动令人感到安心、贴心和舒心。
王家堂居民区邻里汇舒抒摄
改变发生在今年7月,位于南丹东路100弄的王家堂小区,一栋闲置多年的3层小楼经过街道的产权梳理,更新为王家堂居民区邻里汇,还有一个宽敞的室外庭院。在这个面积635平方米的邻里汇中,有“社区会客厅”、茶坊、亲子活动室、助餐点、助浴点,更有低龄托育园和老年日间照护中心,满足“一老一小”两大人群的需求。
自2017年启动邻里汇建设,这一“社区家门口客厅”对家住徐汇的居民来说早已不稀奇。但王家堂邻里汇却另有不同,徐家汇街道结合商圈与社区深度融合的特点,为这个身处“黄金地段”的邻里汇确立了“小载体、大服务,老幼同乐”的定位,还引入徐汇国企新徐汇集团在养老、托育、老字号品牌方面的资源,吸引社会主体多方位参与,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居民。
王家堂邻里汇托幼空间舒抒摄
于是,现在的王家堂小区内不仅有居民们人来人往,更有随处可见的和乐场景:居民们在百年老字号乔家栅的点心师指导下,学习制作海派点心;大学生志愿者耐心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打车、挂号;托幼班的孩子在结对老人辅导下学唱上海童谣;“邻里音乐会”上居民们学吹萨克斯、弹奏尤克里里……人人都能切实感受城市温度。
眼下,距离王家堂邻里汇不到400米,一处菜场、一座社区食堂、一个卫生服务点即将齐齐亮相。在上海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的当下,繁华的徐家汇不仅有流金淌银的商业高地,更有受益群体全覆盖、需求回应全方位、城市发展全参与的生活服务格局。
王家堂邻里汇夏季活动
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最近,乐山新村还有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居民们津津乐道:乐山路上新设了一排晾衣架。这个晾晒点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乐来晒”,加之居民们经常一边晒衣服,一边议事,“乐来晒”还迅速增添了一个上海话昵称“老来赛”,意为“很厉害”。
谁能想到,这个居民区里的热门晾晒点,此前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空地,常被用来堆放建筑垃圾。在乐山片区“全覆盖、无死角”的治理中,空地被清理了出来,但接下来如何使用却是街道和居委会真正面对的考题——阶段性整治可以由政府牵头推进,但后续的常态维护,则要发挥人民的作用,让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
然而,老年人想要健身点,上班族想增加停车位,阿姨爷叔们则建议把空地用来跳广场舞……大家各有各的需求。怎样实现治理的最优解?徐家汇街道组织了楼组长、居民代表到地块现场商议,对每一项提议仔细比较优劣。最终,考虑到居民家中空间有限,设置晾晒点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响应。
治理后的乐山八九村
晾晒点
于是,街道第一时间邀请了专业机构,在了解居民晾晒习惯和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层合一的晾衣架,并首先制作了样品邀请居民试用。施工阶段,居民代表还被邀请为“现场监工”,对使用细节提出建议,认真打磨。当看到自己全过程参与的晾衣点最终呈现时,居民们发现自己的需求、建议都被政府部门认真听取、采纳,人人都对社区家园有了更深的归属认同。
加梯工作亦是如此。万小岚细数了徐家汇街道今年的加梯“成绩单”:征询通过96台、签约82台、开工26台、已竣工16台……而后续的长效维保,挑战难度则不亚于加梯。
眼下,徐家汇街道已开始积极探索加梯建管一体化,联动安排包括设计、施工、维保等一系列环节,同时统筹推进加梯、老旧小区综合修缮、非机动车充电车棚改建、架空线入地、污水管线移位等一揽子项目,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在每一关键环节共议共建,既带动电梯加装和小区综合治理双双驶进“快车道”,更让居民人人都有出彩机会,展现智慧和潜能。
栏目主编:周楠文字编辑:舒抒题图来源:徐汇区供图
来源:作者:舒抒